我想更深入地理解一下AI對我們人類生產力的影響。首先,我們目前習慣使用的ChatGPT,它會在,例如內容產業上產生很大的影響。許多原本的內容,像是編輯啊、撰寫啊、改錯字啊,這些工作,這些原本這些產能,這是我們需要完成的、各種要做內容的事情,而這些原本都是人類負責的嘛。這些是人類要做的事,要做這麼多的事情,這也是我日常的工作內容。
AI內容的生產力在於取代
但因為AI出現了,所以AI接手的工作與人類原本的工作有可能會,我認為未來可能將近90%會由AI完成,那人類只負責最後10%的把關工作。可是啊,這件事其實是一種生產力的延伸嘛。但因為我們現在的工作模式是那個8小時制,所以會變成什麼樣子呢?以前8個人的工作量,8個人的工作,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,(喵),就變成一個人就能完成這樣子。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?這是生產力的大幅提升。
但整體容量並未改變,就是這個內容產業所需的總容量並沒有改變。假設這個世界每天需要產出的內容量是100億字,但有了AI的幫助,AI介入後會變成90億字由AI完成,10億字由人類完成這樣子。它並不會變成1000億字,真正能產出那個有價值的內容總量是不變的。所以這就是目前像GPT這樣的服務,你不會感受到一個很強烈的生產力擴張的部分。
AI程式的生產力在於擴張
但有一種AI你會感受到非常強烈的生產力擴張,那就是程式設計。以前的程式設計,假設這是資源稀缺的工程師,他只能寫這麼多的程式碼來完成工作。
第一階段,AI介入了,工程師變得很厲害,AI進來後,工程師也是只負責10%的工作,然後90%由AI完成這樣子。那麼,但這些工程師不會消失,三個工程師他們會去擴展,變成能做更多事情,為什麼?因為這個世界對軟體的需求是無限的。
首先,一個工程師可能就能完成更多的工作,那麼100億可能變成300億,還有更誇張的喔。現在很多個人,我們稱之為vibe coding,很多非專業人士,我們用白色的小白,他可以開始做簡單的程式。
例如我一個朋友,他叫翔文,在南部開糕餅店,他一直想用那個資訊科技來實現收到訂單後在Telegram上發送通知這件事情。但是過去他無法請工程師幫他寫這個軟體,因為對他來講負擔太重了。但他現在可以透過GPT的方式告訴他,先用WooCommerce搭建完成後,再加上make.com,然後就完成了訂單接收和通知Telegram的功能,他就實現了這件事。
所以你看喔,未來,包括我自己在內,各行各業的個人,他在做自己解決自己的資訊科技難題的時候,他都能自己去做。
所以我認為,假設這是每天有100億行程式碼的需求,工程師透過AI撰寫程式後變成300億,可是這不是重點,這裡可能有3,000億的需求,甚至我認為是3萬億行的需求。
他整個市場,他整個餅其實是大幅擴張的,AI把整個市場大幅擴張,這與內容產業不同,程式產業、資訊科技和軟體服務的需求,其爆發量會極高。所以在這個領域中,AI帶來的生產力革命才會正式開始,而這件事情已經在逐漸發酵了。未來大家可以看到會越來越明顯,更加更加更加的明顯。
Share this post